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详情

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在山西太原隆重召开

发表时间:2025-08-25
浏览次数:39

       2025年8月22日-25日,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 2025)在太原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机械学会主办,太原科技大学、先进不锈钢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型装备智能化技术与系统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承办。北京建筑大学、华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山西省新能源车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承办,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西省汽车工程学会等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协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太原理工大学黄庆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六盘山实验室主任、宁夏大学马玉山教授,俄罗斯联邦功勋科学家、俄罗斯质量问题科学院院士Zorin Vladimir Alexandrovich教授,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卞永明教授,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原党委书记、同济大学石来德教授,徐工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先生,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苏子孟会长,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党委书记、上海海事大学宓为建教授,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珍堂先生,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燕山大学原校长赵丁选教授,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联重科党委委员、副总裁兼总工程师付玲女士,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监事长、沈阳建筑大学吴玉厚教授,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建新先生,太原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白培康教授,太原科技大学校长梁卫国教授,长治学院院长马立峰教授,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监事长、太原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徐格宁教授,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矿业大学朱真才教授,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院长叶敏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杨建伟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Mohsen Yahyaei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Saman K. Halgamuge教授,俄罗斯莫斯科汽车公路国立技术大学Fedorov Valerll 教授,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Malka N. Halgamuge等嘉宾出席了会议。国内外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企业总工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低碳、互联、智创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开幕式

       8月23日上午8:00,大会在山西饭店晋缘楼开幕。太原科技大学白培康书记,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卞永明理事长,太原科技大学梁卫国校长,中国工程院黄庆学院士,徐工集团王民先生,俄罗斯质量问题科学院Zorin院士先后致辞。会议开幕式由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马立东教授主持。

 

图片40.png

图 大会开幕


图片41.png

图 太原科技大学白培康书记致辞


图片42.png

图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卞永明理事长致辞


图片43.png

图 太原科技大学梁卫国校长致辞


图片44.png

图 中国工程院黄庆学院士致辞


图片45.png

图 徐工集团王民先生致辞


图片46.png

图 俄罗斯质量问题科学院Zorin院士致辞

 

图片47.png

图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马立东院长主持开幕式

 

主旨报告(8月23日上午)

    中国工程院院士、六盘山实验室主任、宁夏大学马玉山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柔性制造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主旨报告。

图片48.png

图 马玉山院士作题为《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柔性制造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主旨报告

       马玉山院士阐述了智能制造需突破柔性化瓶颈,实现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跃迁的核心观点。马院士指出,当前智能制造多停留于数字化、网络化层面,未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作用。企业需通过柔性技术适应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需求,解决质量提升、成本降低、效率优化的核心诉求。而柔性制造的技术体系构建,需要从数据贯通、动态协同、工艺革新等方面进行。最后,马玉山院士介绍了有关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成效的实例。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汽车公路技术大学、质量问题科学院院士Zorin Vladimir Alexandrovich教授作题为《运输机械和道路施工机械的设计与工艺优化方法》的主旨报告。

图片49.png

图 Zorin Vladimir Alexandrovich院士作题为《运输机械和道路施工机械的设计与工艺优化方法》的主旨报告

       佐林院士从运输与筑路机械对环境的影响切入介绍,引出降低此类设备对环境负荷的设计与工艺方法。佐林院士指出,使用现代复合材料和合金作为机械制造材料,从而减轻机械重量,是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方法。其具体任务包括材料成分论证、确保产品的使用性能、以及保证经济合理性。佐林院士以复合材料作为机械零部件制造材料为例,阐述了保证其强度的设计方法。最后,佐林院士以一些机器结构部件作为示例,展示了现代复合材料应用于机械结构件制造的情况。

       燕山大学原校长赵丁选教授作题为《高机动轮式工程车辆悬挂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的主旨报告。

图片50.png

图 赵丁选教授作题为《高机动轮式工程车辆悬挂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的主旨报告

       赵丁选教授介绍了团队针对灾害救援中轮式工程车辆越障能力不足、操作稳定性差、操纵稳定性与驾驶平顺性要求矛盾等问题展开攻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创新地提出主动悬挂的惯性调控方法,发明集成式主被动可切换油气悬挂系统等手段,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的痛点问题,使该类车辆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目前获国内外专利100项(国内49项,国外51项),获机械工业发明特等奖,并在徐工等企业的全地形起重机、消防抢险救援车上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先生作题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回顾与趋势判断》的主旨报告。

图片51.png

图 苏子孟先生作题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回顾与趋势判断》的主旨报告

       苏子孟会长的报告首先从工程机械定义及类组划分着手,对近年来行业发展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推动行业稳健发展的主要举措。对于趋势判断方面,苏会长指出了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结合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等重要文件,对未来十年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

       中联重科党委委员、副总裁兼总工程师付玲女士作题为《中国起重机械高端化发展-正向设计之路》的主旨报告。

图片52.png

图 付玲女士作题为《中国起重机械高端化发展-正向设计之路》的主旨报告

       付玲女士首先介绍了研究部件-系统,系统-系统间,在多载荷-多环境复合下装备性能演变机理的正向设计思路与方法。付玲女士指出,当前面临载荷环境试验分离,试验对象和模拟工况有限,数字化程度低等瓶颈问题,并由此切入介绍了通过试验及大数据分析解释起重机多层级失效机理的基础研究内容,从支撑服役环境极端化、支撑超大型化等方面展示了正向设计的效果。最后,提出了用高水平正向设计,研制高端起重机械的美好构想。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Mohsen Yahyaei教授作题为《流程自动化的重新思考——迈向面向复杂系统的“交互式流程自动化”》的主旨报告。

图片53.png

图 Mohsen Yahyaei教授作题为《流程自动化的重新思考——迈向面向复杂系统的“交互式流程自动化”》的主旨报告

       Mohsen Yahyaei教授介绍了Advance Process Control (APC)的概念,从多目标优化技术入手,阐述了当前自动化流程的低效率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引入了交互式流程自动化的概念,详细分析了交互式流程自动化的方案与内容。莫森・亚赫亚伊教授认为,交互式流程自动化方法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时的自动化与决策方面有显著优势。

        太原科技大学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张其生教授作题为《跨越油气时代的新能源经济——双碳背景下发动机发展路径探索》的主旨报告。

图片54.png

图 张其生教授作题为《跨越油气时代的新能源经济——双碳背景下发动机发展路径探索》的主旨报告

       张其生教授的报告包括“双碳”背景下的新能源类型、产品研究技术及成果、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几个方面。张教授分析了各类新能源的安全性比较,甲醇及绿氨等燃料的特点及应用,以及电动化这个关键路径;介绍了团队在甲醇发动机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工程机械在未来提效节能、燃料多元、智能化等几个发展方向与路径。

 

主旨报告(8月23日下午)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加拿大院士曾宏波教授作题为《工程应用中控制黏附、摩擦和润滑的分子力》的主旨报告。

图片55.png

曾宏波院士作题为《工程应用中控制黏附、摩擦和润滑的分子力》的主旨报告

       曾宏波院士首先讨论了摩擦学的三大经典定律及其在分子和纳米尺度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阐述了粘附力与摩擦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该理论研究,详细介绍了应用原子力显微镜等设备,对不同材料体系的拓展研究,包括温度、压力、磁场、电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以更好地理解和操控界面摩擦润滑和磨损控制。曾院士进一步地深入探讨了通过调控界面分子排布和密度,实现摩擦系数的有效控制,尤其在智能运输等领域的应用。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建华先生作题为《绿色化-工程机械行业不可逆的趋势》的主旨报告。

图片56.png

吴建华先生作题为《绿色化-工程机械行业不可逆的趋势》的主旨报告

       吴建华首先介绍了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的概况及发展改革规划,深入探讨了工程机械行业绿色化转型的现状与挑战,强调了碳中和目标下行业绿色化转型的紧迫性。围绕工程机械绿色化,吴先生重点介绍了双面盘控制、重叠控制、抗风技术等创新,以及氢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的应用。同时,讨论了行业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瓶颈、基础设施不足和成本压力,认为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下,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赵剑教授作题为《智能车辆感知系统创新设计技术》的主旨报告。

图片57.png

赵剑教授作题为《智能车辆感知系统创新设计技术》的主旨报告

       赵剑教授的报告围绕智能车辆感知系统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展开,通过将传感器与车辆系统整合,提升自动驾驶决策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为解决自动驾驶车辆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难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传感器与车辆结构的一体化设计。通过动力学设计和多摄像头信息融合,提高了目标识别的精准度与效率。此外,团队还开发了显著提升了图像识别的精确率的方法。最后赵教授讨论了在复杂交通环境下,如何实现对车辆轨迹、行人行为的精准预测。

       俄罗斯莫斯科汽车公路国立技术大学Fedorov Valerll教授作题为《建筑道路机械液压传动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分析》的主旨报告。

图片58.png

图 Fedorov Valerll教授作题为《建筑道路机械液压传动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分析》的主旨报告

       Fedorov Valerll教授介绍了影响起重机械使用性能与服役安全的关键因素,指出液压系统作为"机械动脉"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机的工作效率、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提出了可靠性分析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包括确定设备技术使用的最优策略与维护周期;研发先进的机械技术诊断方法,有效预防突发故障;科学确定机械保有量及备件储备量;制定完善的设备使用规划;准确预测设备技术状态;保障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性与环保性;建立完善的故障数据反馈机制。 

       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杨建伟教授作题为《建筑施工装备智能化安全检测和性能分析》的主旨报告。

图片59.png

图  杨建伟教授作题为《建筑施工装备智能化安全检测和性能分析》的主旨报告

       杨建伟教授介绍了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围绕起重机械展开的创新工作。团队聚焦施工装备内涵式发展与安全检测关键技术,提升了装备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评估水平;通过对塔式起重机事故的深入调查与性能分析,构建了科学的事故预防与性能优化体系;在建筑机器人领域,团队积极探索其研究与应用,推动智能建造技术的实际落地。报告最后还结合学校与学院发展现状,分析了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服务行业重大需求的路径。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马立东教授作题为《太原科技大学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科技创新实践》的主旨报告。

图片60.png

图  马立东教授作题为《太原科技大学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科技创新实践》的主旨报告

       马立东教授介绍了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领域科技创新实践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学院始终坚持“立足沃土、深耕重工”,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重大装备制造和产业升级中发挥表率作用;通过“厚植根基、产教融合”,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品牌;依托“强基拓展、学科攀峰”,优化学科布局,聚力打造特色学科高地;聚焦“工机车辆、靶向攻关”,围绕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展开科研攻坚,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题访谈

       8月23日下午的主旨报告结束后,进行了主题为“工程机械行业在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新路径和新对策”的主题访谈,太原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徐格宁教授主持,六位论坛特邀嘉宾为: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先生,中联重科党委委员、副总裁兼总工程师付玲女士,山河智能副总经理、中南大学朱建新教授,燕山大学赵静一教授,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院长叶敏教授,长沙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胡林教授。与会嘉宾针对工程机械智能化和绿色低碳两大发展趋势,从“十五五”科技规划、政产学研用协作、高端装备国际化竞争、高校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切入,深入剖析了行业发展关键问题,分享了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观点。

图片61.png

图  “工程机械行业在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新路径和新对策”对话

 

分会场报告及闭幕式(8月24日上午)

      8月24日上午8:00-11:45,平行开展了4个分会场报告。

     在四个分会场上,51位工程领域学者聚焦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的新设计、新结构、电动化、绿色化、智能化、无人化等多个热点领域开展了主题报告交流。

 

分会场一:工程机械与车辆新设计、新结构、新工艺及可靠性

图片62.png

 

图片63.png

 

分会场二:工程机械与车辆电动化、电液控制及新能源动力

图片64.png

 

图片65.png

 

分会场三:工程机械与车辆智能化、无人化与新型传感器

图片66.png

 

图片67.png

 

分会场四:青年学者论坛报告

图片68.png

 

图片69.png

 

        8月24日上午11:30,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顺利闭幕。闭幕式由中国工程机械学会荣誉副理事长黄兴华教授主持。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马立东教授代表承办单位总结汇报了大会情况。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原党委书记石来德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闭幕词。

        第十一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会议将在于长春举行,由吉林大学承办。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马立东教授和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院长陈传海教授进行会旗交接,陈传海副院长代表承办单位吉林大学进行了发言。

图片70.png

图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荣誉副理事长黄兴华教授主持

图片71.png

图 太原科技大学马立东院长代表承办单位总结汇报大会情况

图片72.png

图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原党委书记石来德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闭幕词

图片73.png

图  会旗交接仪式

       8 月 24 日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前往太原科技大学,实地参观了校史馆及新能源实验室。在校史馆,大家见证了太原科技大学在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发展历程;在新能源实验室,前沿的技术和研究成果让各位专家学者眼前一亮,也为本次学术交流增添了更直观、更深入的内容,促进了产学研的融合。

图片74.png

 

图片75.png

 

图片76.png

 

 

图片77.png

 

图片78.png

       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是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领域的品牌会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分支机构
  •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机械南馆301室(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办公室),200092
  • 电话:021-65985015
  • 学会办公室:ccms@tongji.edu.cn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专家申请
专家姓名*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专业领域*
专家信息表*
上传附件
取消 提交